全媒體記者 康冀楠
家里有“小電驢”的人最近可能在關注一件事,那就是自己的車是否符合“新國標”。
11月1日起,涉及電動自行車的3項強制性國家標準正式實施。“新國標”最大的變化就是對防止改裝、防火阻燃、限制車速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“新國標”實施近一個月,市民對此有什么看法?市場是否受到影響?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。
“新國標”出臺“小電驢”有啥變化
電動自行車憑借便捷性、高性價比成為很多人出行首選的交通工具。然而,隨著電動自行車數量不斷增加,因充電不當、違規(guī)改裝等導致的火災事故和交通安全事故時有發(fā)生。
11月1日起,3項電動自行車強制性國家標準及修改單正式實施,不符合新標準的產品不得生產、銷售。此前,國家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、工信部、公安部、國家消防救援局聯合發(fā)布《關于加強電動自行車產品準入及行業(yè)規(guī)范管理的公告》,明確加強電動自行車產品準入有關要求及行業(yè)規(guī)范管理工作措施。
此次出臺、修訂的內容主要涉及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(guī)范、電氣安全要求、充電器安全技術要求等3方面,如,時速限制在25公里以下,超速時電動機停止供電;從電池組、控制器、限速器等方面完善防篡改要求,防范非法改裝行為;車輛需安裝北斗定位,提高防盜性能;塑料材質部件總質量不超過整車質量的5.5%,提高電動自行車防火阻燃性能……一系列安全標準的優(yōu)化,意味著從產品性能方面提升了電動自行車的安全保障水平。
據《人民日報》報道,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超3.5億輛,2023年規(guī)模以上企業(yè)累計生產電動自行車4228萬輛。在我市,很多人出行主要依靠電動自行車等非機動車,很多家庭有多輛電動自行車。
2019年4月,我國實施《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(guī)范》(以下簡稱《規(guī)范》)?!兑?guī)范》明確規(guī)定,電動自行車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公里/小時,整車重量包含電瓶在內不超過55千克,電機功率不超過400瓦,電瓶標定的電壓小于等于48伏,必須有腳踏騎行功能,必須經過3C認證。
連日來,記者走訪了我市多家電動自行車銷售商。這些商家表示,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電動自行車均限速25公里/小時,“新國標”出臺不會對市場造成較大影響。
電動自行車不能再“解限速”
“新國標”沿用了2019年《規(guī)范》中“電動自行車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公里/小時”的規(guī)定。限速規(guī)定雖已實施多年,但落地執(zhí)行效果打了折扣。據了解,“解限速”幾乎成了行業(yè)潛規(guī)則,合乎標準的車在“解限速”后每小時能跑四五十公里?!靶聡鴺恕背雠_,“解限速”迎來新的監(jiān)管要求。
采訪中,多數市民認為電動自行車限速很有必要。如今,一些電動自行車在車流中“狂飆”,非常不安全?!坝绕涫且恍┩赓u員,騎行速度特別快,從我身邊經過我都覺得害怕?!笔忻耜惻空f。11月24日,記者在大梁路與黃河大街交叉口附近看到,不少市民正在電動自行車專賣店看車?!拔乙T車接送小孩,最看重車的質量,車速也不能太快?!奔易↑S河大街南段的市民周女士打算通過“以舊換新”購買一輛電動自行車。
也有一些市民對嚴禁“解限速”持反對意見?!拔壹易≡趶团d大道北邊的圣樺城小區(qū),單位在五福路附近。上班路程有10多公里,按照每小時25公里的速度要騎半個多小時,通勤時間太長了?!笔忻裰炫空f,“我想找人幫我把車‘解限速’。”
“調速度的方法有很多,專賣店肯定不給調,有的維修店可以調?!?1月25日,市民小峰對記者說。今年上半年,小峰買了一輛電動自行車。買車前,他咨詢了多位朋友,盡管大家推薦的品牌不同,但幾乎所有人都提到了“解限速”?!安弧庀匏佟脑?,我的車最高只能跑25公里/小時,超過15公里/小時后,車子會發(fā)出‘嘀嘀嘀’的報警聲?!毙》逭f?!敖庀匏佟焙螅》宓能囎罡吣芘艿?5公里/小時,這讓他騎起來“感覺很爽”。
據業(yè)內人士介紹,新的“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(guī)范”專門從電池組、控制器、限速器等3個方面提出防改裝要求,這樣就把改速的“后門”封死了,而且推行“一車一池一充一碼”,從出廠源頭實現限速。
安全出行要從自身做起
安全出行,文明出行。在我市,如何做到文明出行仍是不容忽視的問題,電動自行車逆行、超速、在機動車道行駛、闖紅燈等現象屢見不鮮。這些交通亂象,給城市交通安全造成了很大壓力。首先這一違法群體是龐大的,多數人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認知。其次,現行法律法規(guī)對非機動車和行人的違法行為處罰太輕,起不到震懾作用。
雖然“新國標”從車輛限速等方面不斷筑牢安全防火墻,但保證出行安全的“車把”畢竟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。因此,我們要自覺做到不超速、不闖紅燈、不逆行,用實際行動保障自身安全。
小小電動自行車,事關群眾切身利益,需要多部門協同努力,維護良好秩序。一方面,社會要加大宣傳力度,引導市民自覺遵守交通規(guī)則、文明出行;另一方面,在加大處罰力度的同時,相關部門可以用“義務罰”替代“財產罰”,如要求違法行為人在路口擔任一定時長的文明宣傳員或交通協管員,切身的教育比金錢的懲罰來得更入腦入心。相關部門還可以把交通違法行為記入個人信用檔案,使其為闖紅燈、逆行、不戴頭盔等行為付出一定代價,以此實現長效治理的目的。此外,消費者在選購電動自行車時要主動索取并妥善保管購貨憑證、服務單據,自覺抵制拼裝車、改裝車,不更換大容量電池、拆改電氣線路、拆除限速裝置,不隨意加裝遮陽傘、遮雨篷等。